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木棉道上的木棉花


        木棉花屬於木棉科,為落葉大喬木,又稱為斑芝樹、英雄樹、攀枝花,原產地在印度、印尼、菲律賓。樹幹直立有明顯瘤刺;側枝輪生作水平方向開展;掌狀複葉,葉柄很長;花朵大型,橙黃或橙紅色;果實為蒴果,成熟後會自動裂開,裡頭充滿了棉絮,棉毛可做枕頭、棉被等填充材料。木棉外觀多變化:春天時,一樹橙紅;夏天綠葉成蔭;秋天枝葉蕭瑟;冬天禿枝寒樹,四季展現不同的風情 花為桔紅色,34開花,先開花後長葉,樹形具陽剛之美,有些縣市甚至把木棉樹、花,當成縣、市樹或縣、市花呢!


        當春風輕拂,大地彷彿剛從夢中甦醒之際,幾乎所有植物的新芽都像伸直懶腰的精靈,慢慢掀去冬天的沉重氛圍,空氣中瀰漫著小小的騷動,花草樹木迎風搖曳新生,輕吟春之歌。然而,此時獨見木棉一樹蓊鬱竟漸轉枯黃,落葉隨風飄搖,在一片綠意盎然的視覺中,似秋之楓紅,頻添春寒蕭索。木棉花開的畫面是極具戲劇張力的,黃葉落盡之後,五枚肉質花瓣構成的鐘形花,孤挺於枯枝上,不必綠葉相襯,沒有蜂蝶簇擁,從橙黃到朱紅,一樹枯枝負千紅,既衝突又跳耀,簡直在嘲笑眼前一片單調的綠。木棉花開時高傲攀枝,花謝時絕然落土,就像不願遲暮的美人,即使墜地仍是一身風華,絲毫不見花容枯萎,如果看見成排木棉道的木棉花綻放,樹上樹下兩相映紅,有幸漫步其中,更是別有一番風情在心頭!


       台灣早期引進木棉,主要是因為種子裡的棉絮富含纖維,可以用做棉被、枕頭等充填材料,而木棉樹幹材質柔軟,也是蒸籠、箱板的主要材料,然而,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,以及人們價值觀的轉變,如今台灣各地的木棉,卻因為蒴果爆裂後,飛舞的棉絮恐引發呼吸道過敏、氣喘,受到附近居民的抗議,而面臨砍伐、移植和停止種植的命運。當初引進木棉,因為它的經濟價值,現在棄絕木棉,則肇於環保意識,木棉若有知,大概也會感歎時空流轉、生不逢時了。


        此時耳邊輕輕響起馮光達作詞、馬兆駿作曲,王夢麟演唱的「木棉道」民歌,「木棉道」是四、五年級生很熟悉的民歌之一,親愛的朋友,您還記得其中的歌詞嗎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紅紅的花 開滿了木棉道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長長的街 好像在燃燒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沉沉的夜 徘徊在木棉道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輕輕的風吹動了樹梢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木棉道我怎麼能忘 那是去年夏天的高潮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木棉道我怎麼能忘 那是夢裡難忘的波濤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愛情就像木棉道     季節過去就謝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愛情就像那木棉道 蟬聲綿綿斷不了 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
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菜籽部落 的頭像
    菜籽部落

    菜籽部落

    菜籽部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